翻译:2丶看世界,skler13,大V不可不戒
校对:Ardashir
缩写:ED:勃起功能障碍 PIED:色倩诱发的性功能障碍
编者按:近年来,西方一些所谓的科学研究误导了大批青少年,本文通过对一篇并未将网络色倩作为ED原因的简报进行驳斥,分别在五个问题上进行了论证,揭露出其“科学”背后虚伪的面纱,最终说明网络色倩对男性性功能问题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就LandripetI和ŠtulhoferA.所作的名为《对于年轻的异性恋人群,色倩和性功能障碍有关联吗?》(简报)进行了分析。这篇涉及葡萄牙、克罗地亚和挪威三国男性青年的简报总结道:“对于男性青年的性欲状况,勃起功能和性高潮障碍,网络色倩并非是主要成因。”下面让我们检视一下这个过于自大的结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编者按:这一番充满自信,甚至有些过度自信的结论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们的视角,对这结论中一些主要的问题进行一次详细的“质检”吧。)
问题一:研究揭露了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ED和性冷淡发病率
这个简单的横断研究在对比了一组现存的数据后发现,在18到40岁年龄段的男性中,高达31%的人患有ED,同时高达37%患有性冷淡。(编者注:“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又叫“横断研究”或“横向比较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每个对象进行观察与测定,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对特定因素或各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考察的研究方案。因为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是在某一时点或在一个较短时间区间内收集的,所以它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由于所收集的资料是调查当时所得到的现况资料,故又称“现况研究”或“现况调查”(prevalencesurvey);又因横断面研究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又称“患病率调查”。)
然而,报告的标题和摘要却对以上发现只字未提。相反,两位作者却一再向读者们保证:“这可不是色倩惹的祸哦”,即使该项研究结果承认,在年轻人中,ED已经屡见不鲜:“最近,好几项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指出了年轻男性的ED普遍性”。
那么,在分别基于2011年和2014年的问卷调查结果的研究中,年轻男性的ED患病率到底是多少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的数据结果——“在研究1中,14.2%到28.3%的受访者报告患有ED。”(2011),“在研究2中,30.8%的受访者被划归为患有ED的这一类人中。”(2014)。即使在相隔不久的2011年和2014年的两次调查之间,我们注意到了ED的患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但回溯到2004年,Stulhofer的研究揭示,35到39岁的男性中ED患病率仅为5.8%!这项研究和另外几项研究一并揭示了同样令人无法解释的高得离谱的年轻人ED患病率。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来审视一下,在网络出现之前,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是多少呢?1948年,一项报告显示,在40岁以下的男性中,只有不到3%的人患有ED,而在19岁或以下的年龄段中,患病率甚至不到1%。另外,针对美国男性的唯一一项关于ED患病率的横断研究显示,18-59岁的男性ED患病率仅为5%。这项研究基于1992年的数据,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超过了40岁。无独有偶,在2002年,荷兰研究者所作的一项元分析报告中,在分析了6项研究后,发现了其中的5项显示40岁以下的男性中仅有大约2%的人患有ED,剩下的一项研究结果为9%。(编者注:简单来说,meta-analysis(元分析)是用统计的概念与方法,去收集、整理与分析之前学者专家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众多实证研究,希望能够找出该问题或所关切的变量之间的明确关系模式,可弥补传统的ReviewArticles(文献综述)的不足。)
说了这么多东西,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一件事,在本文所论述的报告中,性冷淡患病率是令人警觉的16.3%~37.4%!!我的天呐,怎么会有接近40%的年轻男人出现性欲低下的情况?如此高的患病率在前些年简直闻所未闻!比如在2004年,意大利的泌尿学家Carlo佛resta发现,在十几岁的青少年群体中,仅仅有1.7%的人患有性冷淡。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数字到2012的时候已经上涨到了10.3%,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2012年出现性冷淡这一症状的年轻人是2004年6倍之多!最后要提的是:在40岁以下的男性中,ED患病率在过去20年间已经至少提高了6倍。即使在这样确凿的调查结果下,本文所提到的报告研究者还信誓旦旦地宣称网络色倩并不是罪魁祸首!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过去的15-20年间,若不是网络色倩,又究竟是何种因素使得这一男性健康数据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呢?
问题二:报告中唯一被评估的因素是过去一年内看H频率
纵览全文,报告作者只评估了一条有关网络色倩的因素,即在过去一年中,被调查者自我报告的看H频率(而非指看H时间)。如此局限的研究方法存在诸多弊病:
1. 看H频率与每周看H小时数无法关联,更别说和其他与看H更加相关的要素关联;
2. 这个方法没有涉及一年前的看H情况;
3. 这个方法没有涉及被调查者一生中总体看H情况。
作者总结道,在他们的横断研究中,使用他们设计的研究问题后发现,没有证据表明看H频率导致了年轻人的性功能障碍。以上结果并不太令人感到诧异。事实上,在有关性功能恢复的网上论坛中,一个常常被反复讨论的问题是:“我的一些朋友看H和我一样频繁(甚至更多),为什么唯独我得了PIED(色倩诱发的性功能障碍,以下简称PIED)?” 因为是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PIED,而非仅仅由看H频率导致。
这些因素包括:
1.看H总时长;
2.看H总年数;
3.几岁开始看H;
4.所接触的大尺度的不良影片种类;
5.产生的恋物癖(由上一条导致);
6.看H而SY和不看H而SY的比例;
7.性行为和SY的比例;
8.性行为的差异(当一人仅看H时);
9.是否保持处男身;
10.是否由上瘾改变了大脑;
11.是否有色倩成瘾/性亢奋;
11.遗传学角度等。
还有其他哪些网络色倩要素更好地解释了色倩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呢?德国的研究者发现,网上色倩刺激的强度和色倩应用程序的使用数量,而非仅由看H时长,产生了色倩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插一句,当今快播被封,以前快勃就是这个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色倩资料、全球心理症状的严峻性和日常生活中浏览色倩网站和使用色倩应用程序的数目等这些因素的“主观性刺激评分”,可预测与在线性性行为相关的自我报告调查中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色倩网站耗费的时长(分钟/天),并未显著影响在IAT色x(在线性行为的成瘾测试)的评分中的差异。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个体间性格方面的因素对IAT色x的评分影响不大。需要重申的是,德国研究者的报告表明,看H的时长并非是产生色倩成瘾或者看H导致的负面结果的直接因素。他们认为,使用的色倩应用程序数目(种类)和个人对色倩的看法才产生影响。这些实质上是由个人在心理层面上对于新奇和刺激的渴求而产生的。同样的,针对网络游戏用户来说,对于游戏的个人动因和偏执般的激情,而非玩游戏耗费的时间,才是导致问题的关键。简言之,诊断有关网络问题的标准需要被扩展,而非仅限于“耗时/频率”的评估。这也引发了关于本文所探讨的报告的实用性和结论的质疑。丹麦的网络色倩研究者GertMartinHald的社论,响应了评估更多要素(如“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成因的必要性,而非仅限于在过去一年中每周的频率。
第三点,这项研究没有呈现研究关系中可能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也不能决定真正的因果关系。越来越多的关于色倩的研究注意到了两个要素,即影响研究关系中重要性或研究方向(称作“调节变量”),及此影响来源的途径(称作“中介变量”)。对这两点的综合考量也将使未来关于色倩浏览和性问题的研究受益。
最后要提的是,所有复杂的医学情况,包含了需要被梳理的诸多因素。无论如何,简报作者的表述(“对于男性青年的性欲状况,勃起功能和性高潮障碍,网络色倩并非是主要成因”)显得毫无依据,因为该研究忽略了其他一些会导致性问题的可能要因。在信心十足地做出“网络色倩不足为虑”的结论之前,我们仍需为最近令人出乎意料的年轻人ED和性冷淡高发率的现实数据找出合理解释。
问题三:这项研究将处男和过去一年无性行为的男性排除在了调查对象之外。
这两类最有可能出现PIED的群体——处男和过去一年无性行为的男性——被调查给排除在外。对于患有PIED的男士来说,因为无法勃起以完成性行为故而仍然保持处男身的例子并不鲜见。另外,很多有性经历的男士也因PIED而中断了性生活。换句话说,此项调查不会选择上一次性行为在一年前的刚患ED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也不会选择过去一年内没有性行为的患有性功能障碍的人,或者只通过看H来达到高潮的人,乃至那些脱离了看H而没法勃起的处男。倘若以上这些人都能被囊括进报告中,那么,看H的频率和ED/性冷淡的内在关系才可能逐渐明晰。
问题四:实际上这项研究只发现了少许ED和看H的内在联系。
摘要中并未提及一个重要关系:只有40%的葡萄牙男性有“频繁”看H的习惯,但却有60%的挪威男性有如此习惯,所以,患有性功能障碍的葡萄牙男性要远少于挪威男性。另外,报告的作者承认了在更高频率的看H和ED之间数据结果上存在明显联系,但是却声称效应量太小。然而,这一声称对于一个精于统计和著作等身的医学博士(指作者)来说非常误人子弟,如该作者的报告所示:“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在克罗地亚人中,适度地(相比“不经常地”)观看色倩片增加了50%患ED的几率(可能性)。这看起来很有意义,尽管这项调查只是取样了克罗地亚人。”作者随即将以上结果忽略不计,在结论中亦无涉及。但在GertMartinHeld关于这篇报告的社评中说:“然而在关于色倩的调查中,对于取样数量的解读,既取决于研究结果的属性,也取决于所发现关系的重要程度。相应地,如果调查结果“充分不利”(举例说,性侵犯行为),即使是效应量很小,也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实际影响。[2]”
问题五:600%–1000%的ED增长可以用其他因素来解释。
那么作者是如何对目前40岁以下男性普遍患ED的情况自圆其说的呢?他们认为,ED盛行必定由互联网产生前的相同因素所导致,如报告中说:“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毒品滥用,压力,抑郁,亲密缺失和对性的错误观念等这些因素更可能是男性性功能障碍背后的罪魁祸首,而不是色倩文化。”作者只是简单地引用以前的研究来证明吸烟,缺乏运动,使用毒品可能是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数量增加的原因,因为这些是既存因素。但是这个结论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首先,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乏运动并非年轻人患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成因。因为,以上因素若最终导致器质性ED——通常以冠心病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形式产生——还需要很多年。另外,吸烟率在过去30年中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而吸毒和锻炼率在近几年保持稳定。比如肥胖率在过去的15年内只增加了4%。至于“对性的错误观念”和“亲密缺失”如何在导致ED中扮演了主要因素,该结论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并非是引起ED的根本因素,其背后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即网络色倩对于男性心智和价值观念的错误引导及恶性渗透,才逐渐导致男性产生了“对性的错误观念”;而所谓“亲密缺失”,网络对于人类情感的疏离效应,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互联网时代,对于网络色倩的沉溺只会加重亲情的忽视和缺失。
为什么作者忽略了已经证明的“看H和性功能障碍有很强联系”的诸多研究?举例说,剑桥大学的报告指出,60%沉迷色倩的调查对象存在无法勃起和与伴侣之间性冷淡的问题。在这个2014年的案例研究中,一男性通过远离色倩片8个月,治好了他的性冷淡和性快感缺失病。我们不禁要问:“自1992年以来,哪一项对性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产生了巨大改变?”嗯,让我想想,对!就是网络色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