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规律、命运规律与原则
命是可以改的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命真的是注定的吗?
其实,今天想说的是这些天在准备培训过程中感受到的: 在设计一个佛法体悟式培训活动时,希望引用《了凡四训》中的故事,使大家对命中注定和命自我立有正确的认识。
命是什么呢?命在佛家,道家,儒家,易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个人以为命就是过去因的累积而形成这一生所受果报的连续相。
在朋友拍摄的《超越轮回》视频中,对生命的起源和命的形成、发展等因果有过比较详尽的表述,所以对于生命还不了解的朋友,我常常推荐他们先去看看这个片子。
在一般人看来,命是注定的。应该说,并不是看来命是注定的,一般人的命确实是注定的,是过去所种因的累积。但是,我们所说的是一般人,在《了凡四训》中提到有三种人的命不在定数之内。在这个地方用到了定数这个词。什么是定数呢?朋友解释说凡能以数术算出来的准确的结果,都是定数。就好象我们看到一块地里长出小秧苗,我们就能断定它是麦子还是草。然后根据麦子和草的规律计算出成熟的时间。八卦就是将万物的演变以抽象的卦相来表达,就是我们熟知的万物类相。佛说: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做者是。这些都表明,我们的命其实都是在定数中。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因果法则。
那么哪三种人的命不在定数中呢?
一是大善之人。一是大恶之人,再有就是修行之人。我们先不说为什么大善之人和大恶之人不在定数当中,今天想谈谈修行人的问题。
为什么修行人就能改变这个定数呢?为什么就能改变命运呢?其实,一般修行人能改的不是过去的命,而是这个运。命和运是两个意思:命指的是过去因的累积,好比地里种下的种子不断成熟;运是指这个种子成熟的外在条件。
了解因果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因,有缘,到时机成熟时就可以结果。我们看到地里长出的苗就可以知道它是麦子还是草,因为这个种子是已经种下的,改变不了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规律断定出是麦子还是草,也可以推断出它成熟的时间。再结合天气预报、灾害预报等外在环境还可能推断出它什么时间遇到灾难,什么时间有雨水的滋润等等,就象数术推断出吉凶祸福。
修行就是改变这些外在的环境,从什么地方开始改呢?从自己的心。命是我们过去种在心地里种子的成熟,种了草还是种了麦子都是我们自己亲手种下的,与其他人没有关系,更与老天爷、佛菩萨都没有关系。这就是了凡四训里说的命自我立。我们都见过农民种地,也了解很多种地的方法。道法自然,种这个心地也是用同样的道理。我们过去种了很多草,也种了很多麦子、西瓜等等,所以这一生条件成熟了,这些草、麦子、西瓜就结果了。我们得到的这些果实就是所说的命。我们都需要麦子,都喜欢西瓜,我们也知道草在地里长会使我们需要的麦子和喜欢的西瓜生长不好,所以农民要在地里锄草,还要给麦苗和瓜苗浇水,施肥。锄草是不使草继续生长,我们要使不好的命改变就要在心地中去锄我们以前种的草(不好的种子);浇水施肥是使麦子和西瓜更好的成熟,我们要改善自己的命就要在心地中去浇灌我们种过的麦耔和瓜耔(好的种子),使其尽快成熟。在浇水施肥时,一定要记得,想要不断地收获麦子和西瓜就要继续去种这些善的种子;同样,在锄去杂草时,也要记得,想要获得麦子和西瓜就不要再种恶的种子。就是: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秧。
佛陀教给我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就是教我们不要种一切坏的种子,要种一切好的种子。因为自然因果的规律就是如此。
那么是不是依佛的教导去做,就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呢?在理上是一定的。因为因果的规律我们都已经非常清楚了。
但是,很多我们学佛的人学佛后生活却没有什么改变,有些人反而命运更不好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的人退转了,不再相信佛陀的话。有的人退缩了,知道佛陀的话是对的,但是告诉自己做不到。
我学佛很多年以后才认真地反省自己,为什么了凡四训说修行人的命不在定数之中,而我修行了这么多年还是能被朋友算准,也能在一些梦中预示未来的结果而无法改变呢?
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我还不是修行人。
这几天在研究培训的方案时,又感受到这个答案,自己和其他很多学佛、修道的人都一样,大家常常会认为我们在念经啊,在持咒啊,在磕头啊,在修法啊,为什么我们的命依旧在定数中呢?因为我们还不够一个“修行人”的标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呢?
从基础上讲,起码是严守五戒十善。就是真的不再种恶的种子,只种善的种子。所以佛说以戒为师,这是从根本上使我们心这块土地进行耕种。锄草、施肥、浇水都是改变外缘,使种子的环境改变,从而改变心田上的结果。
心改变了,世界自然就改变了。正如苏东坡看佛印禅师象屎,苏小妹指点哥哥是因为自己心中有屎;佛印禅师看苏轼象佛,是因为佛印禅师心中有佛。
进一步说:过去的种子也可以改变。通过忏悔、消业等方法也可以使我们心地上不好的种子失去生存的土壤,而渐渐失去生长的能力。
再进一步,如金刚乘的修法,转毒为露,坏的种子也能转化成好的种子,这是心地的功夫。
更近一步,就是禅宗的心地法门、金刚乘的大圆满、净土的念佛三昧的功夫和境界了。无善无恶,无好无坏。一切道法自然,无自然,亦无不自然之别。这些因为并非本文想阐述的,所以暂时不谈。
多识仁波切说过:照阿赖耶说的理论解释,每个人看到和认识到的是非和善恶美丑都是自己的阿赖耶识的外现,也就是说自己所见善恶美丑现象,都是自己心光的折射,即自己精神世界的反射。
所以,我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先要改变我们的心。心改变了,世界自然得到改变,因为世界不过是外境在自己心中的影象而已。
套用一句时下最流行的话就是——世界因你而变。
因果规律略谈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正如海涛法师所言,因果即是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因果规律和它的重要性
因果,又叫业、因、果、报。业:梵文译音,意为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受果报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业,却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人生是受着业力的支配的。业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业因。果,是结果。报,是报应,是回报。缘,就是条件,因缘结合,才产生果报。佛经偈语已说得明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亡失,消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起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在造业。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即造得善业或恶业的不同,都会受到不同的恶报。概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善,就有什么样的福报;什么样的恶,就有什么样的苦报,这都是有一定的,这是客观的规律,称为因果规律。
业因果报与生死轮回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人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相续不断,形成轮回不停的现象。我们这个人“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都是受业力支配的。业力好象是一个种子,信息,它储存在第八识里面。第八识又叫“含藏识”,阿赖耶识,意译藏识,它含藏诸法的种子,好象存储各种信息一样,把一个人前世做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生所造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就这样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业力所招感。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做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灭;反之,不造作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死了以后往哪里走?这是由业力支配。什么业力?就是善、恶的业力。所以,小善小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是十善十恶应受的果报。
什么是善?利人是善。利人,其实是人已两利,也可以说,利就是利己。
什么是恶?害人是恶。害人是人己具害,害人终害己,以害人开始必然以害己告终。
佛经将善恶分成十种,每种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叫十善十恶。十恶就是:一、杀生;二、偷盗;三、邪婬(属于身三业);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属于口四业);八、贪;九、嗔;十、痴;(属于意三业)。反过来说,便是十善:一、不杀生而放生、护生;二、不偷盗而布施;三、不邪婬而修梵行(清净行);四、不妄语而说诚实语;七、不绮语而说直质(正派、朴实)语;八、不贪而修不净观;九、不嗔而修慈悲观;十、不痴而修因缘观。
这十善十恶分成三品,就是三个等级。佛经说:”作了上品十善的人,生天道;中品十善的人,生人道;下品十善的人,生阿修罗道(属于天龙八部之一,有福报,有神通;但凶恶好斗)。犯上品十恶的人,堕地狱道;中品十恶的人堕饿鬼道; 犯下品十恶的人,堕畜生道”。这是佛陀以慧眼观察六道轮回的现象,亲口开示的,我们绝对要深信不疑。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约束众生,而是佛发现并揭示出来教育我们的。佛菩萨也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果分为染净两类。诸佛菩萨修因证果,修的清净因,修的菩萨行,发的菩提心,所以证到的是佛菩萨的果位,得到的是清净的果;而我们众生造的是污染因,结的是污染果。”星云大师说:“因果比电脑还准确,因为电脑会发生故障,因果是丝毫没有差错的。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在哪里?神明就在身边,诸位对这个问题千万不要怀疑。印光大师讲:“不知吾人之心,与天地鬼神,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我心虽起一念,彼则无不了知,故曰,人间私语,天间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说得妙极了,就是说你暗室干的一切事情,天地都会全部记录下来,哪怕你起心动念,都能准确地记录,大自然的法网中没有一点漏洞。
二、因果贯通三世
《涅磐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不会中断,失误)。”可是,有些人却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报,便怀疑因果。有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没有价值;学佛修行,就无意义;而一贯作恶的人,就太便宜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不懂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得好: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这说明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前世所种的业因,比如今生病苦多,那肯定是过去生中杀业太重,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作的业因,又正是自己未来应受的果报,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错,经中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候,“所作业”是自己所种的远因,远在百千劫前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指现在的因缘成熟,“果报还自受”还得自食其果,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过去世和将来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试看普天之下那一样东西不是由于过去的延续?再说,三世因果并不一定就是前世和来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分钟,现在这一分钟,以后那一分钟或者前一刹那,后一刹那。现代科学认为:宇宙中每一件现象有它的原因的。这种论点和三世因果的说法却不谋而合。
种下业因,必受果报,但有早迟的不同。大体上,有三种情况:
1.现报:今生做善事,今生享福报;今生做恶事,今生受恶报。
2.生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苦。父母积阴德,子孙享福报,也属于这类。
3.后报:现在作善作恶,到第二,第三世,甚至百千劫后才能受报。
例如,唐代悟达国师,四川人,年轻时出家。后来,外国人进贡一把沉香木椅,皇帝都不敢用,供养给悟达国师。他便骄傲自满,放松修持,马上就遭到恶报,生了一个人面疮,很痛苦。于是,他去彭县找一个高僧。僧人说:他几百年前在汉朝曾种下一个恶因,现在才受报。原来,他是西汉时代的一个大官,叫袁盎。他的一个同事叫晁错。当时皇帝要削减诸侯的力量,晁错建议,削减诸侯兵权,致使诸侯联合起来围攻中央政府,皇帝吓慌了。袁盎乘机进言,就说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晁错的主意,把晁错杀了。晁的冤魂一直想报复。可是,袁死后下一世出家,十世都是高僧,晁无机会报复,直到袁当了国师,坐在沉香木椅而骄傲时,他的修行一退转,护法神便离开了。这样,晁错才找到了报复机会。这时,悟达国师找到了彭县这位高僧,把他的冤业解了才得救。这说明,几百年前种的因,缘法(条件)成熟了,必然受报。
后两种果报,凡夫虽然看不见,但应知道,有因必有果。从今生所受的,可推知前因;从现在所作的,可以预测后果。必须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为什么恶人会有善报?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前世所修的福报还没享完,今生造恶的恶报还没有成熟。现在善因又先成熟,因此先享福报;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福报就更好。至于他今生所种的因果,也不会自行消失,因缘成熟时,必受应得的果报。如像富贵人家的子弟,吃喝嫖睹,任意挥霍,没有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过照这样乱花下去,纵有百万家产,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的。
为什么善人会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生活中培植的恶根深厚,前世“不善之因”的果报没有尽,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还没有成熟。现在恶因又先成熟,所以先受恶报。如果今生不行善,恶报会更严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种的善因,也没有白种,将来必受相应的福报。
三、因果可以转变
因果既是有一定规律,可以认识的,但又不是刻板的。这和算命、看相的“铁板数”不同,那个是庸俗的“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能改。从佛法因果观来看,我们现在所受的是过去种的因,又必感未来的果。种的因即可以改变,结的果怎么不能改变?因变了,果一定会变。
“因”要形成“果”,中间须要有“缘”(条件)来会合促发。已造的“因”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在“缘”。譬如说我们种瓜种豆,瓜与豆的种子是因,不能把瓜子变成豆,也不能把豆子变成瓜;“因”是定数。我们今天想要瓜还是想要豆,就要在“缘”上加以决定。我们想要豆,把豆的种子种下去,瓜的种子收藏起来,瓜就不会结果。结果需要缘,“缘”包括土壤、肥料、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这些缘都具足,它一定会长得很好。若不想要它结果,只要把缘断了,譬如把瓜子放在茶杯里,一百年也不会长成瓜。一般人多因为看不见今生的现报,就否定因果报应的存在。过去虽然造作恶因,这一生中不造恶业,断恶修善,恶的缘就没有了。过去生中总有善因,一个人哪有一生做恶没有善的?找不到!凡夫一生都行善,没有一点恶,这种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们所造的业都是善恶混杂,恶多少是有的,或者是恶做得多,善做得少。恶做的多不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恶,恶缘断了,虽是少善,少善也会开花结果。与其消极看相算命,不如自己积极改命.
我们的身体是根据果报产生的。自己种的善业、恶业是:“因”,父母是“缘”,色身是“果”。我们在六道中投生,是受业力支配的,是来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或“果报身”。果报分为正报、依报。一个人的相好丑、寿命长短、命运穷通等,属于正报;社会环境好坏,家庭环境好坏,亲属子女的好坏等,属于依报。正报有福气,依报自然圆满;正报无福气,依报也会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业因”现世结的“果报”.可见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别人操纵,完全是自种因,自受果.因此,佛法中的“命”、“相”从根本上揭示命相的原理由来,但并不主张看相算命。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意的事。一个人的相和命,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因”,才能转变未来的“果”。
明代袁了凡,由一位叫孔先生的给他算命,算的很准,他哪一年考上秀才、举人,哪一年当上知县,哪一年该死,等等。后来遇上佛家云谷禅师,给他讲了命运的真相,告之:改变命运,全由心念,必须多做善事.袁了凡方才懂得命运既是有一定的,又是能够改造的。便从此立志造命,远离诸恶,广造众善,每天记‘功过格’,以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有诵持经咒,以求感通。从此孔先生算他的完全不灵了。算他能当知县,结果调到中央机构工作;算他能活50多岁,结果活到70多岁;算他没有儿子。结果有两个儿子。他把这些事总结后,写成《了凡四训》(现名《命运的选择》。佛教界高度评价此书,说明了命运是可以转变的。
四.转变在于心地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转变命运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心念,因为“一切唯心造。”心能造业,也能转业,即“转变由心”之理。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所以,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命自己立。也说明这个道理。 。《心法念处经》说,“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古德偈语说:“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儒家也认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这些都说明,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惟人自召。归根到底,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一首《心地与命运之歌》,说明命运与心地密切相关,命运由心造,命运也由心转。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险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于此诗,深为赞赏,尝书写赠人,并说:“此诗于心命二义,发挥周到。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权不归于天地鬼神矣。”当代高僧星云大师,也高度评价此诗,劝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恶业,广种善缘,培植福德,那么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此诗前八句,把心地与命运的关系,概括为四种不同的情况。后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随心转”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后指出对待这个问题的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下面分别就心地与命运的四种不同情况,加以说明
一、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这类人,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都比较深厚,今生善缘成熟,享受大富大贵。但是,他们深信因果,崇尚道德,廉洁奉公,摒拒骄奢婬逸的腐败生活,同时乐善好施,救济贫穷,广种善因。不仅一生富贵到老,而且子孙昌达,家族兴盛,甚至经历几百年都不衰败。这种事例历史所载很多,如孔子之孔氏家族,如范仲淹是范氏家族
二、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这类人,过去生中种植善根福德,今生享受富贵荣华。当其享富贵时,便贪恋五欲,纵情享受,穷奢极欲;同时倚仗权势,损人利己,造种种恶业。所以富贵愈大,恶业愈重。一旦福报耗尽,恶业现前,不仅身败名裂,甚至秧及子孙。老子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明祸与福本来是互为倚伏,也可以互相转化的。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命运虽然很好,如果心地太坏,那么美满的福报,终将变为悲惨的遭遇。古往今来,这类事例很多。下面引述一例为证:
《历史感应统纪》载,唐代李林甫,官至宰相。当李林甫未显达时,有相士说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洪福。后来不久事败,去责怪相士所说不验。相士笑谓:“相公确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福报,应该责怪自己不知珍惜,坼太甚罢了!公任宰相时,广搜珍宝,纵情声色,一羹千命(常喜吃鸭舌汤),盘菜百金(烧鹅掌将铁皮烧红,放活鹅在上面,让他扑跳惨叫,血液均集中在脚掌上,再砍下来鹅掌作菜肴)。穷极奢侈之能事。相府家人的享用,也胜过富贵人家。早已超过三十年宰相应享之福,后代还须为娼奴偿报。反而责怪我所说不验,又此道理吗?譬如有人将一个月的生活费在一天内挥霍光,剩下的二十九天要受饥寒此乃理所当然,怎么能怨天尤人!”李林甫听后默然无话,汗流不止。
三、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这类人,过去生中造作恶业,今生恶业先成熟,遭受种种恶报。但是,有的人相信三世因果,能够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贫;有的更能忏悔宿业,随缘行善。一旦恶业消除,善缘成熟,否去泰来,必然使贫穷困苦的厄运,转化为美好幸福的佳境。这种故事社会上流传也很多.
四、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这类人,过去生中多造恶业,未种善因。今生大多愚痴,不信因果;遭遇不好,环境困厄。但是又不知道反思忏悔,总是愿人穷,恨人富,总想采取损人利己、违法犯罪的活动,来谋取财富,来实现自己的美梦,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往往遭受横祸,或者终身贫困,或者短命身亡。这种事例随处可见。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中,有部分人因为环境贫困,自己好吃懒做,不安分守法,不勤奋谋生,而是采取偷盗、睹搏、抢劫等损害别人身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手段,妄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其结果难逃“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这一因果规律。
五.应该怎样对待因果
目前,社会上一般人都相信命运,有的人时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签问卜,把自己的前程、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上面,却不反躬自责,修省心地;有的人到处跑寺庙,挂红放炮,烧香拜佛,乞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官升三级,腰缠百万,却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种的什么业因?是否能够获得这种果报呢?这种人都是舍本逐末,心外求法,不遵循佛陀的教诲,不修省内心,不从自己心田上去下种、耕耘,却向外弛求,想获得福果,获得好的命运,是绝不可能的。
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当代高僧定因师在《普门品讲义》一书中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总括一句,不外‘因果报应’四字而已。”修学佛法的人,不深信佛说善恶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见,就是愚痴。《观无量寿经》把“深信因果”列为修净业的正因。我们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这样,即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恶业,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福德。
2.必须按因果规律办事,不能错因果。佛经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深明因果,知道种恶因,必受恶报。因而从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动念处,严防种错了因,就避免受恶报。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时纵贪嗔痴,犯杀盗婬,大胆妄为,什么坏事都敢做。直到恶报现前,才恐惧后悔,已毫无用处。地藏菩萨更是谆谆教诲众生不要造恶因的,他极重视救众生于因中,使他们不自食恶果。他曾多次告诫人道众生,造十恶罪业的因,来生即得堕地狱的果.
3、明了因果之道,当须依佛教诲努力修行,忏悔今生或前世的罪愆,虚心改过,断一切恶,行一切善,素食戒杀,放生还债,时刻注意净化心念,真正杜绝恶缘,广植善因,这样恶业日消,善缘日增,冥冥中常蒙护持,自能转祸为福,获致吉祥。若命运美好,亦应了知,富贵荣华,转眼成空;梦幻泡影,不堪留恋,泰然处之,不为物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三归五戒,净化身心,以四摄六度,利益众生,则必能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
命运的规律与原则
术数命理只能解释命运,而不是命运本身。人生的命运本质上是人的业力牵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种力量不断互动影响而显现出来的。主宰命运的不是别的,正是人自己。
命运修造的几大秘诀:
一、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应得定律: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宽恕原则: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负责原则: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十四、不对抗原则:切忌有与命运对抗的想法和心态,这容易使人生不平之心。你想和命运对抗,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这样越对抗越难摆脱。最好的心态是不管命运是好是坏,我只管修自己,一日修来一日功,这样坏者变好,好者更好。所以“改变命运”应称为“修造命运”。
十五、除草原则:人的杂念妄念就像花园里的杂草。杂草不需要专门的照料和养分,它自己就能长得茂盛。如果不管它,花园就会“杂草丛生”。所以一个好的花园,必须时常进行除草。所谓“时时勤拂拭”。相反正见善念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必须细心种植栽培,才能生长得好。所有善知识和有用的有利的资讯,都必须时时接触和复习。重复重复再重复,把性格修造这种脑力劳动彻底变成体力劳动。
十六、行动原则:有行动才有吉凶,无行动则无吉凶。例如一个人有了病,却不配合治疗,不进行体育锻炼,病会好吗?做了善事种了善因,就会产生一股力量,把人的行动向吉处推,但是没有行动,这股力量如何显现呢?所以学佛行善所带来的吉祥,也必须在行动中才显现出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