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惊人发现百病不侵的秘密,其实就是本师一直倡导的 2023年1月13日 22:03:24回头是岸 Warning: fopen(/www/wwwroot/fofagm/wp-content/uploads/avatar/4e54081d6ba2a4b049c24e68b98c8c02-d.png):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www/wwwroot/fofagm/wp-content/themes/begin/inc/avatar-cache.php on line 2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fofagm/wp-content/themes/begin/inc/avatar-cache.php on line 27 回头是岸 2763文章 16评论 行善积德评论2阅读模式 有科学家用了3年的时间,对近7百名百岁老人跟踪研究。发现他们不易生病,健康长寿的秘密是:拥有一个好的心态。 深以为然,元代医学罗天益也说过:“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内心混乱,欲望开始丛生,就容易招致病魔。而内心平静,和悦之气升起,就可以百病不侵。 所以最好的养生,其实就是内心慈悲。这,也是释迦牟尼佛终其一生,一直通过言传身教,希望让我们刻在骨子里的。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和 一个慈悲的人,从不斤斤计较。 他们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为对方开脱。被别人冒犯,情绪也不容易走极端。 他们能容人,能谅人,内心常常处于安宁的状态。 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云:“常其宽泰自居,恬惔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 内心安宁的人,身体更少出现问题。因为情绪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所以气血就不会停滞。 他们敞开心扉,宽恕了别人,把愤怒、焦虑、恐惧都放出去,气血自然通常无碍。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才是最好的药方。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懂得感恩 父母养育我们,不是理所应当,我们要懂得感恩。 自然万物供我们取用,也不是理所当然,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享受的是自然的赠与。 世界不是围绕着我们转动的,明白了这一点,人才会有谦卑之心,才会懂得感恩别人的赠与。 不懂感恩的人,总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们不懂谦卑,总是狂妄自大,索求无度,贪婪狂妄。 周润发、邵逸夫、曹德旺,这些富豪们正是因为懂得感恩,所以才会选择裸捐。 所有人都在苛求财富,他们却选择把财富还给公益、感恩大众。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占有了财富,反而谦卑地面对世界。 他们内心没有贪婪郁结,反而活得简单通透。 《黄帝内经》有言:“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者,“德全而不危”。索求无度,不懂感恩的人已经丧失了德行,迟早要遭受祸患。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保持善良,百病不侵,才是养生的大道。 现代医学也认为:快乐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的免疫力大幅提高,增强抗病能力,利于治病防病。 有一个仁慈善良的心,能让人收获快乐,它让人长寿,是健康的源泉。 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一个人不讲究品德修养,即便服用灵丹琼浆,也无法延年益寿。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一颗慈悲的心。 心怀慈悲之人,以爱待人,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才能长寿。 复制文章 2 登录收藏 https://fofagm.com/28635.html 复制链接
行善积德 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十种方法 1、与人为善。2、敬爱存心。3、成人之美。4、劝人为善。5、救人危急。6、兴建大利。7、舍财作福。8、护持正法。9、敬重尊长。10、爱惜物命。 1、何谓与人为善? 为人应尽量不拿自己的长处,去彰显别人... 2020年6月23日评论
行善积德 这三件事,最积阴德,你做过哪几件? 佛法对人的教导就是要求我们要行善积德,所谓种善因,得善果。古往今来诸事皆报应不爽,没有人能够逃脱因果二字。想让自己的命运好,多一些福报,就必须要做善事,积阴德。 行善积德是对福报的培育,是消灾抵祸的不... 2023年1月30日1
行善积德 助印行善 脱离灾难 作者:廖崇名〈台湾〉 我有一段与佛结缘的灵验事迹,想要让大家知道,亲近佛法的好处。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当兵前。那时候,我还在台北的一家餐厅当学徒,因为家住桃园大溪,离台北有一段距离,所以就住在餐厅里,晚... 2020年6月4日2
行善积德 钱氏一族兴旺发达的背后 中国江南一带,有一个近代望族,钱氏家族。 据统计,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 2023年1月25日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