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节选23:求功名者不宜杀生

  恭摘自《安士全书白话解》
  劝求功名者(以下说求福不宜杀生)
  世上读书作文的人,早起晚睡,废寝忘食,一心只为求取功名。父亲告诫儿子,老师勉励学生,抓紧一分一秒,一心只为求取功名。可是,那些年纪轻轻的少年,常常金榜题名,而博古通今的老儒,往往怀才不遇。如此看来,荣枯得失难道不是由上天主宰吗?既然由天主宰,那么合乎天心天必定护佑,违背天心天必定鄙弃。戒杀这件事,文人常常认为可以慢慢来,不要急,认为这件事只不过是佛氏之教罢了。可悲可叹啊!难道只有佛氏好生,我们读书人单单好杀吗?在历史上,程明道①做上元县簿时,看见乡人多用胶竿取鸟,命令把所有的胶竿全部折断,然后下令禁止打鸟的事(出宋史)。吕原明得到程氏正传,但他家多世奉佛戒杀放生。做郡守时,官署中贮存很多笋干、鳆鱼干,以代替水陆生命(见圣学宗传)。他们确实认识到了好生恶死是天心所在,不可违背。人能以天地之心为心,那么福禄就会跟随他了。
  案例一:
  爱吃蛤蜊,应考失败(见《龙舒净土文》)
  宋初,镇江邵彪,梦至冥府,冥主问他说:“你知道自己考试失败的原故吗?”他回答说:“不知。”鬼卒就带邵彪到一个地方,看见一只铁锅里面煮的蛤蜊①,都喊邵彪的名字。邵彪恐惧,合掌念阿弥陀佛,蛤蜊都变成黄雀飞去。从此以后,邵彪就不再杀生,官至安抚使。科名的事,虽然是上天所赐,可如果有冤敌相阻,鬼神也无可奈何。想要走青云路,怎能不考虑这个问题呢?
  注:
  ①蛤蜊(ɡélí隔离),软体动物,长约三厘米,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常生活在浅海底。
  (补充)既然邵彪在恐惧之际,还能合掌念阿弥陀佛,则知道邵彪善根深厚,知错就改,他后来官至安抚使,就理所当然了。平常人则不能作此侥幸之想。
  案例二:
  帝君示梦(见《护生篇》)
  明朝末年,四川读书人刘道贞家里来客,想杀一只鸡,忽然不见了,客人坐了很长时间,想去杀一只鸭,忽然又不见了。一搜索,看见鸡鸭一起躲藏在暗处,鸭用头推鸡出,鸡用头推鸭出,相持不下,默不作声。刘很受触动,就写了一篇戒杀文劝世。辛酉七月,他的朋友梦见到文昌殿,帝君揭开一张纸给他看说:“这是刘生的戒杀文,他已考中了。”醒来后告诉刘,刘不相信。榜发以后,果然应验了朋友所说的话。
  禽兽和人类,体形虽然不同,但知觉实际是一样的。看那些禽兽被捕捉的时候,惊走哀鸣,跳墙爬崖,和我们人类被捕杀的时候,父母彷徨苦闷,不知所措,妻子走投无路,寻死无门,相同还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兽被杀害的时候,割杀一支鸡,其他的鸡就哀啼;屠宰一头猪,其他的猪就不食,和我们人类被抢劫掠夺,战乱烧杀的时候,眼见父母伤残,妻子解体,相同还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兽被宰割的时候,有的五脏已经剖开,但口里还在吐气,有的咽喉已经砍断,但眼睛还没有闭上,和我们人类临死断气的时候,痛苦万状,点头久视,相同还是不相同呢?看了鸡鸭相互推诿的故事,我们就应当刻骨铭心了。
  案例三:
  救物同登(见《广慈编》)
  会稽陶石梁和张芝亭路过大善寺,放了几万尾鳝鱼。这年秋天,陶梦见一位神对他说:“你本来不能考中,因为放生的功德,所以就能考中了。”榜发后果然得中,陶说:“事情是和芝亭一起完成的,怎么能把功劳归结于我一个人呢!”几天后,南京录取的通知来了,张也考中了。近来出现一种陋习,凡有人去应考,亲友必合资祈祷,所杀无数,名为保福,实为造罪,高明的人深恶痛绝。

 
又到皮草季 动物无言 戒杀放生

又到皮草季 动物无言

冬季来临,又是各类皮草大行于市的时候,动物皮草作为时尚中的极品,是财富与高贵的象征,是许多女人一生难以抗拒的诱惑。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疯狂购之后,你的衣柜有没有正在等待今年的新品呢?如果你知道,那一件...
万行大和尚:丑陋的“放生”其实是“杀生” 戒杀放生

万行大和尚:丑陋的“放生”其实是“杀生”

问:放生究竟有没有意义?问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放生的同时,那边马上就被捞走。佛的定义是“觉悟的人”。如果说成佛的基础是人的话,我们何苦去放那些田螺、泥鳅呢?第二个前提,曾经有一种理论说六道轮回是指人的六...
放生蛇反被蛇咬,原来竟是这种因果! 戒杀放生

放生蛇反被蛇咬,原来竟是这种因果!

民国时期,周群铮居士家乡有个做面的工人陈某,有一天看见捕蛇人抓了条蛇,心生怜悯,因此买来放生。谁知蛇在水边很久都不离开,陈某想用脚拨一下,结果蛇反而把陈某的脚给咬了! 旁边人说,这蛇真是以怨报德啊!陈...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