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記住別人的好處

在日常待人处事,人与人的关系最重要,一丝毫裂痕都不能有。但是有一些挑拨、间离、分化,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那是什么?过去世的宿怨,宿世的怨结,造成误会。误会一定要化解,化解之道是常常赞叹对方,忆念对方,关怀对方,对方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帮助,要伸出援手。

不可以把这个怨恨记在心裡,要知道那是误会,那是小事,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别人有一个好处,永远不忘,有一百个不好处,忘得干干净净,这个交情才会深厚,才足以为现前社会做好样子。为社会做好样子,你就是教化众生,那是菩萨事业,把这个世间事业一转变,菩萨事业,利益一切众生。

不要问别人对我们怎样,永远记住别人的恩德,记住别人的好处。别人对我们的不好,不要放在心上。让我们的心纯善、纯净,绝不许丝毫不善夹杂,我们成就了。所以永远记住别人的恩德,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世间人所有一切的不善,我心中丝毫都没有,你说这个人多快乐、多幸福!为什么把别人的不好放在自己心上,把自己的心变坏了?别人好的东西一点都不记得,排斥,尽装别人不好的,你的心坏透了!你怎么能成就?你怎么会快乐?你怎么能把境界提升?

佛教导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后头续一句“不说人过,知恩报恩”。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不要记别人的过失,我们的心多善!那都是佛在《十善业道经》教我们的,常念善法,念一切人善;思惟善法,想一切人的好处;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他过去对我好,现在对我不好,我只记好,不记不好。我们自己不断向上提升,心安理得,确实常生智慧,福慧增长。

一生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别人对我有一天好处,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别人对我有一百个不好处,忘得乾乾淨淨,决定不放在心上,为什么?养自己的清淨心,养自己的善心,纯淨纯善,真心才会显露。一心一念很不容易,那是我们终极的目标,远程的目标;纯淨纯善是近程的目标,先修纯淨纯善,再往一心一念这个目标去精进,这就对了。

佛教我们“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真正爱护对方,真正关怀对方,真正照顾对方,发自于真诚,对方一定受感动。诸佛菩萨这样摄受众生,我们要把他那一套学会。把他那一套本事学会,我们才会做人,我们才会跟大众相处得好,得到大众的欢喜。我帮助别人,别人帮助我,这多快乐!无论做什么事情,很容易成就,帮助的人多。我肯帮助别人,是种善因,我有事情大家帮助我,这是得善果,种善因得善果。所以要懂得,真正爱护别人,爱护这个社会,爱护这个世界,世界才有和平。

佛菩萨照顾人周到到极处,不是我们能想像到的。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活在这个世间,多活一天要多做一天的表法,做好样子给大家看,走要走得好,大家看了相信;否则的话,大家不相信。每个人都做出一个好样子,大家相信了。

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叫大菩提心。这一个大愿力在推动著你,你才能断烦恼,你才能改习气,你的心愿跟佛接近了,跟佛走一个方向、一个道路,怎么不能成佛?

你要给一切众生做出最好的榜样,这叫“威仪有则”。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别人的好样子,这是什么?这是佛弟子。佛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样子,弟子学佛,也做一切众生最好的样子。这是什么?教化众生头一个,身教。身具足万德,万德万能用这个身表现出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不能说空话,说空话叫缺德。为什么?你欺骗众生,佛家不妄语这条戒你破了,你没做到。起心动念欺骗别人,不是佛弟子。所以佛弟子要老老实实,要做好榜样,个人是人的好榜样;团体是团体的好榜样;在家,家是所有家的好榜样;在国,是所有一切其他国家的好榜样,他都是带头,做好样子给人看。

 
印光大师:了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学佛修行

印光大师:了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
亚洲股神李兆基:我的富贵来自学佛和放生 学佛修行

亚洲股神李兆基:我的富贵来自学佛和放生

放生,具有无上福报!放生具备神奇感应!放生,可以使人吉祥如意富贵!诸葛长青认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行善者,必有善德;行恶者,必有恶报。作为香港大富豪,李兆基可以说是福满天下。他为什么放生呢?因为他懂得...
【净土百问】忧郁症怎样才能治好? 学佛修行

【净土百问】忧郁症怎样才能治好?

问:请问念佛能治好忧郁症吗? 答:提到的这种忧郁症,也是现代文明病。那么据有关医疗机构统计,忧郁症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那么这种忧郁症,实际上是一个心理上的一些障碍。他也许是面对着现代社会的种种的情形,...
因欲望误入歧途,遇佛法重归正道 学佛修行

因欲望误入歧途,遇佛法重归正道

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迷途知返,走上真正的归途。 最近看了好多佛友分享的戒色经历,也将自己的成长之路写出来,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鉴。 因者能生,缘者助生,因缘相聚,方有果成。小学之前的事情我没有多少印象,但是...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