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心量,不为自己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希望真正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只要不能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还是为自私自利,这种行为怎麽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万声,也不能往生。必须要知道,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都是真诚、清淨、慈悲。

人没有智慧,就是烦恼不肯捨尽,归根结柢就是我常讲的自私自利,这是我们的病根。病根不拔除,就是有不善夹杂在其中,你纵修善业,不纯;不是纯善,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一句话要特别记住。我们不是纯善,不是上善,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

起心动念完全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桩事情难,可是你要想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非这麽做不可。你起心动念还有自己、还有名利在裡面,极乐世界去不了,佛念得再好,你的善根福德有欠缺。《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没放下,贪瞋痴慢疑没放下,你怎麽能往生?

如果起心动念就想到自己的利益,诸位一定要知道,决定不能往生。常言说得好: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麽他念佛念得那麽好,不能往生?心量太小,起心动念自私自利。西方世界,经上讲得很清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心量小就不是善人,念得再好,阿弥陀佛欢迎你去,那边大众不能接受你,因为你心量太小。什麽时候把心量拓开,你往生就有指望。所以第一个,我们要念念想一切众生的利益,不要去想自己。

我们学佛,特别是学大乘,那又想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都还没断,我到底应该怎麽学?这是很严肃的课题,我常常劝导同学拓开心量,从这裡下手。量要大,要能包容,不可以小心眼,小心眼是决定不能入门,入不进去,心量要大。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想,为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想,不要为自己想。

发菩提心就是跟诸佛菩萨一流的人物,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我们学佛的四众弟子都要发这个心,这个心要发得真、要发得恳切,没有为自己。今天无论我们是什麽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就叫行菩萨道。

我们应当向佛学习,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念念为众生。我活在这世间,不是为自己活的,为一切众生活的,为诸佛菩萨正法久住活的,不为自己。换句话说,一个人不为自己,自己没有得失,你说多自在!

佛法是大乘,佛法是普利一切众生,佛法决不是自私自利。为我就是自私自利的心,这个心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再慈悲想接你去,西方世界大众不欢迎你,阿弥陀佛也没办法。每一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跟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这个愿望,你怎麽能往生?这就是我们全心全力,一心一意,只为帮助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个心决定往生。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所以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一念、十念就能往生。

 
病苦者、绝症患者的福音—药师琉璃光如来 健康养生

病苦者、绝症患者的福音—药师琉璃光如来

生病,是人间最痛苦的一件事之一。 所谓自古英雄不怕死,好汉就怕病来磨,三国时的猛将张飞曾说他不怕死,只怕生病。为什么呢?因为生病的确是一种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折磨。除了身心不得自在以外,要面对的各种压力...
怎样才是相应? 学佛修行

怎样才是相应?

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注重在念念切实之愿,这就是说一念相应的重要性。「一念相应」我们听得很多,也能够说得出来,究竟要怎样才相应?我们就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来谈,前面六方...
不自在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己造成的 学佛修行

不自在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己造成的

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得它,那不叫自寻烦恼吗?所以佛与大菩萨解脱了,他了解事实真相,对于一切万物没有一个得到的念头,知道什么都是假的。我们说得粗、明显一点,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学佛修行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