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出言,信为先」。信,是德之根本。从「信」字的构造来说,左边是一个「人」字,右边是一个「言」字,意谓人言为信。
今天故事中的主人翁,为官清正,信义当先,深受百姓爱戴。他以太守之尊,信守孩童的约定,更是被后人广为流传。
郭伋归早 止于野亭 候期乃入 不欺童龄
郭伋,字细侯,是汉光武帝时期扶风茂陵人。郭伋从小志向高远,一心想要为百姓谋福祉,后来官至太中大夫,很有治世的能力,为官清廉、信义为先,深受百姓的爱戴和称颂。
建武元年,也就是公元二十五年,光武帝刘秀登基。当时的社会还未安定,盗贼土匪四处作乱。郭伋被多次委派到治安问题严重的州郡做太守,治乱除暴,安抚百姓。在渔阳的时候,郭伋有功必赏,有罪必惩,使盗贼销声匿迹;又整顿兵马,抗击匈奴,使得社会治安井然有序,人口大增,皇帝称讚他为「贤能太守」。
当时,颍川地区土匪流寇也十分猖獗,郭伋于是又被调往颍川。因山道险阻,情势错综,剿匪艰难。郭伋深入险地,了解到土匪也多是因社会动盪,无处安身,才被迫上山做了土匪。郭伋便以仁德信义,劝说他们改过自新,既往不咎,提供给他们返乡务农的机会。当时归降郭伋的土匪就达数百人之多。后来,那些土匪的党羽听说此事,都极其敬仰郭伋的为人,纷纷从各地不远千里来归降,路途之上络绎不绝。
后来,郭伋还被征召做过并州牧,他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了解民生疾苦,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当地百姓无不感念郭伋的恩义。
有一年仲秋,郭伋带着几名随从到美稷县巡查,走到县城郊外时,远远望见有几百个小孩骑着竹马嬉戏而来,在路旁跪拜迎接他们。郭伋下马还礼问道:「孩子们,你们从哪里来?在这里干什么呀?」一个稍稍年长的孩子回答说:「我们听说郭爷爷今天到来,都很高兴,特地前来欢迎您!」旁边的一个小孩好似鼓足了勇气才说:「您真是郭爷爷吗?我们大伙听过您的好多故事,说您是个大好人!」郭伋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充满了温情和慈爱,于是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进了县城。
郭伋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积纍的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到之处,百姓欢欣,有很多百姓为了表达对郭伋的感谢,想要送给他礼物,但郭伋一件都不收。事情办完了以后,这些孩子又在城门口欢送,问道:「郭爷爷,郭爷爷……您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们还要来迎接您!」郭伋告诉了孩子们回来的时间,孩子们也跟郭伋约定好那一天来迎接他们。
郭伋此行事情办理得很顺利,回来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天。快到城门口时,郭伋吩咐随从今晚在郊外的一个山野小亭过夜,明日再进城。那时正值深秋,晚上山林中霜寒露重,很寒冷。随从里有一位是郭伋的师爷,很是不解的问:「老爷,天气寒冷,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万一感染风寒可就得不偿失了!」郭伋说:「君子言出必行,一诺千金,怎可言而无信!」
第二天早晨,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斜照着绚烂的美稷城郊,一群儿童早早骑着竹马在那里嬉戏,正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他们敬爱的郭爷爷。孩子们向远处眺望,看到官道上尘土飞扬,马蹄声渐渐清晰,郭伋与随从骑着骏马风驰而至,孩子们不禁为之欢欣鼓舞。
郭伋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孩子说过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是重大的事情呢?真可谓是至诚至信之人,就连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都称讚他「信之至矣」。
郭伋晚年,告老还乡,荣归故里,光武帝赐封他为太中大夫,并赏赐了很多田宅钱粮,然而郭伋也都分赠给了宗亲族人。郭伋八十六岁时寿终正寝。
孟子曾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意思是说,诚信是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应该遵循的规则。真诚到极点,而不能使别人感动,这是未曾有过的事;不真诚,是不能感动别人的。
「竹马迎郭伋」这一典故,后来也被用来称讚地方官员施政有方,成绩卓着,为老百姓所爱戴。于是便有了成语「竹马交迎」,以此来称颂地方官的诚信和贤德。
听故事 长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