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舟法师: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护持也。譬如我们大家修行,即成佛法之城。有护法之城则能将惑障、业障,护住不起,并可转报障轻受。报障者,过去生中作业所感之果报也。大家以修行之志,得成法城,则现在不造恶业,当来不受苦报。然业无自性,若发悔改之心,业报自然从重化轻,从有化无矣。所以说大家要造一个法城,护持我们的法身慧命,使惑业不起。但我何以要说此话呢?因前天闻牲畜管理处处长发心开追悼会,超度屠户已杀死的牲畜亡灵。然总算明因果,知道转业,但转得不澈底。其不澈底之故有二:一者、作业之人,纵叫因果,限于术业,难改故。二者、被杀众生业报所感,难逃脱故。若人皆断杀,岂不成了净佛国土。所以我们要晓得与其杀已超度,不如不杀不食。何以故?杀其命食其肉,故冤魂不散,冤冤相报,无有了期。然既知超度,总可化重为轻。

我常讲果报有三种:一花报、二果报、三余报。超度也许只遭果报,不受花报余报。至其究竟报否?唯佛与佛乃能知之。按:杀业果报非报不可。众生无不爱命,被杀以后,岂无还报之心?据该处长云:昔有龙树菩萨,多生持不杀戒,一日太子欲杀之而不得。菩萨以宿命通观过去世,知久远劫前,自为农夫误伤稻杆中一虫。昔之农夫今菩萨是,稻杆中虫今太子是。虽误伤而因果不昧,虽菩萨也须还债。菩萨见太子欲杀不能,故告曰:“可以稻草加吾颈,一缢即死。”太子试之,果然。杀业即如此要还报,盗婬妄等业障亦同。不但恶业是业障,善业也是障。善业障不受恶道苦,恶业障不受善道乐。你我修行的业障如城,障不受生死苦故,今生所受的苦乐等报,皆前生造的三世因果。

经云:“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你我前生造的,该今生受,故生此五浊炽盛之世。若生于正法时,造罪之缘还少。我们不造罪,自然将娑婆世界恶果报障住了。临终阿弥陀佛自来接引,极乐世界即现前。古人云:“宁可来生胜今生,不可今生胜来生。” 所以要来生胜今生,必须大家同志,以信解行证,节节守护法身。诸位居士一星期来念一次佛,不过是个影响,回家还要自己用功。最好将家亲眷属化为同志,使成清净家庭。自己方面,六识心王常念三宝,必须常使能起清净心所,即以清净念“念佛,念法,念僧。”此念心王所使,故曰:“心所。”心王如是,心所亦然。心王常时正念,心所自然正念。自己心王心所,众志成城,能保住自己法身慧命;一家人众志成城,能保住一家人法身慧命;一国人众志成城,能保住一国人的法身慧命。

切不可一面念佛,一面犯戒。更不要以眼光去观别人的不对,自己不肯觉照自己。还有,一般人有过不但不改,连戒都不愿受,怕有拘束,那才真是自欺。大家造罪心熟,即或已受戒者,造来造去又造到旧家风上去了。这个旧家风,即对众生分别人我、斗争、是非之家风。略而言之,争名夺利;广而言之,争夺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故。若是修行能了生死,到不生死本地风光之家风,那就好了。大家要修到本地风光,还须精进勇猛,好好念佛

 
初次放生的真实感应体会 戒杀放生

初次放生的真实感应体会

放生是培养慈悲心,消除病苦的最好方法。今把我放生的经历、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第一次放生,可能是在97年春。还没有学佛,还处于病苦阶段。正在读周易,在周易的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要善良。某日下午,我开...
放生就是集中力量做最大的善事 戒杀放生

放生就是集中力量做最大的善事

什么好事情都要做,但是要有重点,因为财力有限,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集中力量做最大的善事----放生。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具体而深刻的体会到放生是功德利益最大的一个事情,超过做任何世间的好事情....
放生为何会使工作轻松 戒杀放生

放生为何会使工作轻松

1.放生等于布施时间,假设人的寿命可以通过修改基因来管理,通过修改后,有的人可以活一千年,有的人只剩最后一个月。活一千年的人,做事往往会非常缓慢,做任何事基本上都是轻松又有条不紊的进行。而只剩一个月的...
救生护生,直接救度我们六道亲人 戒杀放生

救生护生,直接救度我们六道亲人

救生护生,不仅仅快速化解冤结,延寿改命,还能直接救度六道的众生亲人! 大多数人不理解不明白救生护生的重大意义,大多数佛子仅仅认为救生护生是修行的助缘,其实,不是的! 救生护生,可以救度帮助我们六道的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