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案板上的生灵会说话

我们让一个众生遭受性命被剥夺之苦,这种痛苦迟早会返回到我们身上。这和作用反作用力的道理类似。——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文:班玛措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

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小院,阳光晴好,散落着一地鸡毛。一群呆萌萌的小鸡,寻到母亲的气味,踉踉跄跄地围聚上来。小家伙叽叽喳喳,时而叼起羽毛,时而将小脑袋藏进去,犹如对母亲般依恋不已。

厨房,屠夫拎着它们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将头剁下来,掏出内脏,快速地剁成几块,下在锅里。

一大盆鸡肉端上桌,人们大口大口地吃。

鸡宝宝犹不知,它们失去了母亲。那一盆所谓香喷喷的肉,让它们血淋淋地失去了挚爱与依靠。

《护生画集·母之羽》描绘了此场景,弘一法师念及如此亲情,感慨道:怎么可能不心生悲戚!

《护生画集》还有另一则类似的故事:开药房的鲜于氏一家为配药而将一只蝙蝠碾碎成末,正合剂时,几只尚未睁眼的奶蝙蝠围来,原来是识得母亲的气味赶来。见此情景,一家人痛哭流涕。

慧道人曾作诗:“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茹素前,我也曾仅仅为了口腹之欲而使诸多小生灵失去家人。案板上生灵的哭诉,我们若能听懂,还下得了刀吗?

每一个被杀的生灵都饱含哀怨的伤痛。我们哪怕手指破了一个小口,都觉得疼痛难忍,倘若也如那案板上的生灵任人宰割,巨大的恐惧席卷而来,呼天抢地无人救援,该是怎样的哀痛啊!或许会愤愤地诘问屠夫:为什么要伤害我?我想那些生灵也同样会诘问:为什么要伤害我?

那一个个不幸沦为旁生的小生命,每天只为活命奔忙,毫无行善的条件,已经足够可怜,我们何以再忍心又凭何要剥夺它们的生命呢?

希阿荣博堪布在《神变月愿文》中有这样一个愿:愿怀悲心对有情,不扰不害诸众生。我发愿,永不伤害众生,愿天下所有生灵,远离恐怖,终得安乐佛果。

 
孩子说:它要让爸爸出事 戒杀放生

孩子说:它要让爸爸出事

具体时间不详,地点是吉林省某乡村。村里有一户人家,饲养很多鸡和猪,平时以杀猪为营生。一天晚上大约十点多,夫妻俩在卧室里,听到院子里的鸡笼里传来霹雳扑隆的声音,伴随着母鸡的叫声。丈夫忙起身,带着手电,去...
放生的起源及影响,如理如法科学放生 戒杀放生

放生的起源及影响,如理如法科学放生

放生,作为一个饱含慈爱的行为、一种佛教倡导的修行方式,是从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的,至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但是这种传统的善行,却在人类社会产生了急剧变化的今天,遇到了新的挑战。现代科技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