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惜福的外祖母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事已经淡忘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关于她的两件事:一是她过世时十分安详,并未受病痛折磨;一是她一直到晚年仍然过着极端俭朴的生活。她之所以那样俭朴,不全然是经济的原因,而是她认为人应该“惜福”。

她不许家里有什么剩菜剩饭,因此到了晚年她还时常捡菜汤,把菜盘里剩的菜汤端起来喝掉而不顾子女的劝阻。她也要求我们吃饭时碗中不可剩下一粒米,常吓唬我们说:“不捡拾干净,长大了会生猫脸。”甚至有米粒落到地上,她也捡起来吃。

除了这些,外祖母格外敬惜字纸,要丢弃的书籍、簿本、纸张,绝不与污秽垃圾混丢在一起,须另外用火恭敬地焚烧。

她过世的前几年,常有人问她长寿的原因,那时她不仅长寿,身体也健康,她总是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惜福。由于珍惜自己的福气,才能福寿绵长。

我当时颇不能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读了明朝学者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书中说他年幼时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卜了他一生的吉凶,其中有一条是说到他补贡生的时候,一共吃了“廪米九十一石五斗”,他感到十分可疑,直到补了贡生时他一算,正好九十一石五斗廪米(按明朝学制,贡生之前是廪生,他们应得的米叫廪米,按月发放,所以易于计算)。

了凡先生从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连一个人一生可以享用多少米都是命中注定,如果过度放纵地享用,不就是在提早损伤自己的性命吗?

我们常见到年轻时过度放纵的人,到晚年总受疾病的折磨,或沦为贫苦无依,有的人更是等不到晚年,足见经典中所言句句在理。

近读弘一法师的演讲集,他谈到“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首要就是惜福,然后才是习劳、持戒、自尊。因为他认为在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

至于惜了福又怎样呢?法师说:“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分享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也只有惜福的人才能习于劳动、持守戒律、自我尊重,因此,惜福是作为佛教徒要做的第一件事,不能惜福则不能言及其他。婆娑世界的凡人也是如此,我们可曾见过一个沉溺酒色、纵情逐欲的人能够自尊、清明而活得健康和长寿的吗?

惜福不是少福,而是惜福得福,这就是平淡之人常享高寿的原因了

 

 
你​若善待一切,就被一切善待 行善积德

你​若善待一切,就被一切善待

人生路上,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自在。无论是善待谁,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宕。 在顺境的时候,想着去善待他人。己顺,示人以平和;己...
快速戒色的不二法门,论积阴德的重要性 行善积德

快速戒色的不二法门,论积阴德的重要性

戒色是一种享受,是纯净的快乐。 快速戒色的不二法门,论积阴德的重要性 01 经常听人家说“积阴德”,究竟为何这样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何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
改造命运的黄金法则:多行善广积德 行善积德

改造命运的黄金法则:多行善广积德

一、诸恶莫作: 1、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 3、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