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真的知道吗?看佛教是怎样定义善恶行为的

佛教是如何定义善恶行为的呢?首先,在我们日常行事中,善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安乐。比如布施这种善行,既能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贪心和吝啬,使人格得到净化,还能招感未来福报。其次,善的行为不仅对自身有利,更能对其他众生有所利益。仍以布施为例,我们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给被帮助的人带去利益。衡量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善行,可以用这两个标准检验。

有些行为虽能带来眼前的快乐和满足,却不能使人格得到提升,不能给未来生命带去利益,甚至会造成过患,则不能称为善行。所以,佛教评判善恶行为的标准,不仅看现前产生的苦乐,更要看它对未来生命的延续是否有益。

佛法所说的善恶,是由业果而定的。所造的业能够感得未来乐果的,称之为善;所造的业能够引发将来苦果的,称之为恶。业的善恶在于人的心,我们的动机、烦恼、造业的轻重等,都影响着未来的果报。由于知见和烦恼,平常人造业很难有纯善的,多是善恶夹杂,所感果也往往苦乐交织。

决定业的善恶、轻重,有发心(动机)、对象、行为、结果几个因素。发心又往往受到贪、嗔、痴等烦恼的影响,发心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有标准的、以佛法的智慧指示的,不是自以为的。试看,世上多少恶行假借爱的名义而为?

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造善业还是造恶业跟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做任何事情时,一开始的动机就非常重要,动机要正确,要善良,到最后的时候,回向也要如法,也要善良,这样才能够确保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善的。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有时候可能发心很好,但正做的时候,什么业都夹杂在一起,贪、瞋、痴、慢、疑,什么烦恼都混合在一起,很多业就不清净了,现行的时候,肯定是杂染、清净搅杂在一起。那怎么办呢?就要靠最后的如法回向让它清净。因此,对于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回向都要把握好,尤其以最后的为准,因为最后的回向决定了造业的方向。

佛法谈到善的行为和起因,跟世间法是有所区别的。佛法里面所谈善的本身就是要止恶,也就是说不能造恶业,不能去做这些有过失、有损于人、有害于世间的行为。也就是说,要行善,就必须止恶。要止恶的话,必须首先要培养起对三宝、对佛法的真实信心,否则遏制不了无边的恶业。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去造作这些恶业,善心、善缘、善行才能够慢慢培养起来、积聚起来。通常人忽略了这一部分,他会说,我去做一点好事,拜拜佛、念几卷经,或者向庙里捐几个钱就行了,但实际上却还默默无闻地在造恶业。

恶业的力量是很大的,佛法怎么有办法入心呢?所以,佛教里面特别注重忏悔法门,忏悔就是忏除前愆、不造新恶,不断悔过,发心不二过。只有把造恶业的心停掉了,才有办法行善。

在世间,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接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认为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会吃亏;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错的,是不应该的。佛法恰恰相反,佛法告诉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好的,是应该的,是善良的,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世间方面常常告诉我们,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佛法告诉我们去帮助别人、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两个定义刚好是相反的。

我们常常讲的“善”和“恶”,都是从世间法立场上来谈的,而真正从无相无为的概念上看,事物的本质是超越善和恶的,是没有善恶形相、没有善恶概念的。也就是说,善和恶的概念,只是在世俗谛范围内、在世间法里面有。

佛法不是糊涂法,不执著于善恶是超越的层面,在胜义谛的层面说的,绝非否定善恶、没有标准。因果不虚,佛法中对善恶的定义有着清楚的标准,而且不会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改变。善恶的评判,是针对每个人的心念和行为而言的。佛陀为众生开示最普遍、最粗重的十恶业: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嗔恚、愚痴,与之相反即十善业。十恶业是堕落之门,十善业则是一切善法的根基。

众生本就在无明大梦之中,自他都是分别心分别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善与恶也都是分别、都是梦。但当我们还没有清醒,还在这个大梦中时,分别善恶就非常重要,造善能让我们渐渐趋向清醒,造恶却让我们陷入越来越深的蒙昧。但是,对善也不能执著,那样也是醒来的一道障碍。

文章根据济群法师等大德相关开示综合整理,欢迎分享,自利利他!

 
布施不幸家庭竟救回自己儿子 行善积德

布施不幸家庭竟救回自己儿子

我姓蔡,是一名老师,我要讲的这个事情是我发生在我学生身上的事情,堪称奇迹。 当年我有一名高三学生,时值4月,突然感到头晕,非常不舒服。刚开始以为是感冒,没有太在意,后来却高烧不止,没有办法继续上课,只...
孝亲行善事业风生水起 行善积德

孝亲行善事业风生水起

讲一个我同事的事。 大约在2005年到2008年,我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时,有一个同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个子不高,大约1.6米,也许还不到一米六,总之,作为一个男人来说,这样的身高,真的很矮很矮,且...
仁心善报,子孙13人做宰相 行善积德

仁心善报,子孙13人做宰相

耶律楚材,因为金庸先生将他写入武侠小说《神雕侠侣》而为众人所知。耶律楚材(耶律文正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是成吉思汗、窝阔台汗的重臣,为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宰...
行善积德后的善报:一位小学教师的奇遇 行善积德

行善积德后的善报:一位小学教师的奇遇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的现象?有人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有人认为这只是佛教徒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不太可能存在。然而我现在却深深感觉到因果报应不仅是有,而且是非常的明显,因为我曾经亲身经验过一个非常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