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从什么地方下手?

我们想放下,从哪里放起?从最严重的放起。最严重的执着,第一个就是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个念头,有意无意,你这个念头没有断过。有很多人,好像没有起这个心,没有动念,但是他有;他确实有想控制别人,控制一切事、控制一切物那个念头。

第二个是占有,占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他就有行为。这是六道的根源,不是好事情。所以我们修行,要从哪里修起?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控制的意念,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占有的念头。

你看那个婴儿他不会说话,三、四个月不会说话,你仔细观察,他有控制、他有占有的意念。他喜欢吃的糖、喜欢吃的东西,抓在手上牢牢的不放,那就是控制、占有的意思,没人教他,这叫俱生烦恼。我们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过去生中带来的习气。

这个习气不好,我们觉悟了,明白了,彻底放下。放下之后,你的心地清凉自在,你不再生烦恼,你天天生智慧。可是这个念头放不下,你心里面就生烦恼,不生智慧。占有就造业,控制是迷惑,不能不放下,一定要放下。

为什么叫你不要控制,不要占有?因为是假的,不是真的,确确实实你得不到,你要占有干什么?得不到!所以控制、占有是假相,不是真的,不是事实。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里头你以为是真的,一觉醒来之后,你晓得全是假的。我们现实的环境,跟梦中境界没有两样,没有一样是真的。

我在讲席里面也常常劝导同修,我自己也是这么做法,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占有,这是最严重的烦恼,所有的烦恼都是从这里生起来的,烦恼的根源,我们得从根下手。牢牢记住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恆顺众生,随喜功德」就好,我们的功夫就会不断向上提升。

所以佛教我们放下,佛教我们舍弃,决定正确。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就是他舍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无一不是随缘。我们凡夫是攀缘,攀缘就是有自己的意思在里头。没有自己的意思在里面是随缘,有自己的意思在里头是攀缘。

一切随缘,没有意思,没有控制,没有占有,没有自己想怎么做,没有。一切「恆顺众生,随喜功德」,心里头一丝不挂,清净自在。佛教给我们,我们跟佛学决定不错。要想「我要怎样、怎样」,你的麻烦就来了。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个小事影响到大事。大事,就是你的生死大事。极微细的一个念头,都影响你的生死大事,不能不慎重!

要万缘放下,决定不为自己的利害着想,不为自己的得失着想,你的心才会清净。你要常常想到自己的利害,想到自己的得失,你的心就不会清净。心不清净,往生就不可靠,那要看你临终时候的缘分,你没有把握。心地清净,往生可靠,往生自己有把握,不需要临终的时候人家助念,不需要人家提醒,自己有把握。这桩事情才是真的,除这桩事情之外,全是假的。

 
学佛修行 破除邪见 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破除邪见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天...
印光大师: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 学佛修行

印光大师: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三)复丁普瀞书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
称念药师佛圣号可获五福 学佛修行

称念药师佛圣号可获五福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追求着五福。所谓的五福是哪五种呢?「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大部分的人都听过「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人真正了解...
观音菩萨的14种无畏功德 学佛修行

观音菩萨的14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灭除苦...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