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为什么现在一点点都不能够包容?我们的苦就吃在这个地方,迷就迷在这个地方,造业也就在此地,受果报还是它。为什么不把心量拓开?像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心量,都是包虚空容纳法界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学,工作裡面去学,处事待人接物裡面去学,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学佛。
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再跟别人对立,他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他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也就是你要把心量拓开,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平等的,就是拓开心量,我们中国古人讲量大福大。你这个心裡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高兴,这个不行,这是绝大的错误。小心量不能学佛,学佛的量要大。
我们的本性,本来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跟诸佛如来没两样,为什么变得这么小?迷了,迷失了自心,完全堕落在自私自利,一点亏都不肯吃,念念想佔别人便宜,这还得了吗?凡夫所以不能超越六道轮迴,所以常常堕落三恶道,真正的因素就是这个。我们明白了,清楚了,我们今天反其道而行之,我们愿意吃亏,我们愿意上当,我们愿意帮助敌人,帮助伤害我们的人,毫无吝啬。这是修自己的德行,积功累德。
用真心的是诸佛如来、是法身大士,我们学佛就是学用真心。学用真心,不怕吃亏,不怕上当。学用真心,能够包容,极恶的行为,我们接受了,若无其事,不但没有怨恨,还有感恩的心。感什么恩?因为遇到这个境界,自己真的以清淨平等心对待,发现我修行功夫提升了,我能禁得起这些考验。
把这些人对我的这些行为都当作考验,他们是我的老师来考我,看看我能不能通过,不能通过,慢慢再来,知道自己没功夫;通过了,欢喜感恩。没有怨恨,让自己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就是佛的世界;还有怨恨,还有憎爱,那是六道轮迴,那不是佛菩萨的境界。
菩萨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知道那是我们自己的本心,我们自己本来都是这样的。现在心量变得这么小,两个人都不能相容,你说可不可怜!怎么会变成这么小?迷了,迷到所以然处。心量愈小活得愈痛苦,最小心量的人都是地狱众生。所以地狱苦,他不能容人,一个人都不能容纳,苦不堪言,全是自作自受,没人教他。心量愈大你活得就愈幸福、愈美满,中国古人所说的量大福大,很有道理。量小福就小,你是要大福,还是要小福?要大福报,你就得把心量拓开,量愈大福就大。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佛福报最大,为什么?心量大,佛的心量没有边际。大乘教裡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要学,不学不行。量大不但福大,再告诉诸位,智慧大,智慧跟福报是分不开的。量大的人智慧一定大,智慧大的人量一定大,福慧达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叫成佛了。记住,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换句话说,我们本来心量都是没有边际的,现在变成这样子。谁把我们变成这个样子?没有别人,是自己,自己愈迷愈深。
念念想众生,不要想自己,起心动念要想如何利益一切众生,不要想利益自己,这是大乘法裡头绝妙的法门。把你念头转过来就行了。利要做到饶益,饶是丰饶。换句话说,要给众生最殊胜的利益,最圆满的利益,尽我们自己的心力,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你这样做就觉悟了。那个“我”不必要去断它,自自然然就被它化解掉了,世出世间也有这样的说法,大而化之,你的心量拓开、扩大,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你往这上去思惟。念念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决定不要想自己。
学佛的人量再大一点,冤亲债主、六亲眷属,有几个人能想到我们这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很少。没有看到像阿弥陀佛这样,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上面是等觉菩萨,下面是无间地狱,全包了,一个也没漏掉。这是我们应该要记得、要学习的,我们的愿才跟阿弥陀佛相应,否则怎么发,跟阿弥陀佛都不相应。
阿弥陀佛愿愿度众生,我们跟众生还有意见,这个众生我喜欢他,我要度他;那个我讨厌他,我才不度他,好像度他到极乐世界,天天看到他不高兴。我们想一想,这样的心态能去得了极乐世界吗?也许在你临终一念没有这个杂念,你去了;如果临终一念还有这些念头在,就去不了。淨宗法门之殊胜,不讲这些烦恼习气,叫带业往生,著重在临终那一念,这是这个法门无比殊胜。
所以修这个法门,心量要拓开,临终才有把握。我对于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全放下了,这个东西都不放在心上,对我们往生淨土的信心增长了,愿力加强了。在这个世间,对我再不好的人,生生世世陷害我的人,都原谅他,不把它放在心上,像诸佛如来一样宽宏大量,大量是什么都能包容,没有一样不能包容,这个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