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离不开这两点

我这一生只得力于李老师两句话,终身奉行,决定没有改变。老师的两句话,第一句「至诚感通」,第二句教我「一门深入」,我一生当中自行化他是以这两句话做基础。

专精一门,至诚感通。这一门里面,你开悟了,你契入境界了,你门门都通了;不但佛法你门门通了,世间法也通了。世出世间法你入了无障碍的法界,这才叫修学的捷径。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一样一样去学,学上四百年,一部经都通不了。

所以,对人对事对物决定用真诚心。真诚到极处叫「至诚」,别人对我们的态度,那个没有关係,与我不相干,我们一定要以真诚心待人。不管人家误会也好,毁谤也好,随他怎么都好,我们决定不改初心,你就成功了,秘诀就在此地。别人怎么对我们,种种或者是不善的见解,我们晓得,这全是误会。他如果明白,他就会珍惜。为什么?人在一生当中遇到一个真心对待的朋友,难!太难得了。

这一生当中茫茫大海,哪一个人以真诚心待你?遇到这样的人,非常非常不容易。我在台中李老师以真诚心待我,章嘉大师、方东美先生都是以真诚心待我,我一生都感激!那是真有学问、真有德行。所以学问、德行,离不开真诚,离不开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成就你的学问;至诚感通,成就你的德行,这是成就自己。所以一定要修自己,不要被外面境界所转。

修自己的直心,真正正直照见了才觉得外面的境界是清净寂灭相,不但超越六道轮迴,超越十法界,那就是入一真法界。所以本经前面完全是教我们用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样用心,这是修行的基础,是修行的大根大本。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你有十分诚敬当然得十分利益,所以老师教给我至诚感通。通是通达世出世间法,这是要求感应的,就是求佛菩萨保佑的,求的方法是用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菩提心里面直心,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佛说的「至诚心、深心、迴向发愿心」,这是比什么都可贵的,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态度里头大根大本,实际上这四个字,最重要就是这两个字,至诚,他自然就感通了。

你看宋朝莹珂法师,坚定的信心,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那是什么?至诚感通,真诚的心,阿弥陀佛现前了。我们信心不坚定,麻烦在此地,以为还有一些方法比这个方法高,比这个方法来得快、来得好,总还以为有这些,对这个法门半信半疑。以前李老师告诉我,百分之九十九信,还有一分疑,就不能成功,那一分疑就把你的信全破坏了。这李老师的话。

至诚感通从哪里下手?给诸位说,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一定要知道,一经通则一切经通,一切经通世出世间法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世间所有宗教经典你都能看懂,你都没有障碍,真通了。为什么能通?道理我们能够理解,通到自性。这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也是明心见性。一门是持戒,深入是入定,最后深到见性,你在一门里面能见性。

一心称念,我们同学必须要知道经上讲的是一向专念。「一」,非常重要。你看看大乘经上讲佛菩萨所住的环境叫一真法界,我们净宗修学功夫叫一心不乱,你就知道一重要!世出世间一切法,什么人能够抓住一,无论他从事于哪一种行业,或者做某一种学问,他一定能够出人头地。这个一是什么?我们讲专心、专注、专一,一门深入。如果你是三心二意,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无论你修什么法门,你的结果是一事无成,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决定不能改变方向、不能改变方法。真正做到一门深入,就这一句佛号也能帮助你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往生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见思烦恼放下了,尘沙烦恼放下了,无明烦恼也放下了,自古以来到这个境界的人不少。祖师大德这是最明显的表法,告诉我们成佛不难、不麻烦,净宗就是靠这一句佛号。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没做到。真正做到的,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所看到的,他真往生了,临终的时候瑞相稀有。他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真干。

 
万佛圣城老和尚开示:正邪的分水岭 学佛修行

万佛圣城老和尚开示:正邪的分水岭

修道人要有择法眼,才能选择何为正法,何为邪法。正法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是修道人的六大宗旨。依此宗旨去修行,就是正知正见。邪法就是有争、有贪、有求、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语。...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学佛修行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同修们要记住!一切法决定从自己做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果要想到收获,你就犹豫不决了,你就不会死心塌地认真去做,决不问收获。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我们决定要这样作法。不但对...
孝亲行善读地藏,还上百万债务 学佛修行

孝亲行善读地藏,还上百万债务

我是个八零后,出生在潮汕地区一个条件还过得去的家庭,是家族里第一个孩子,从小受到很多宠溺。 因为小时候长得好看,刚上小学就常常考试满分,一直当班长,所以从小就沉浸在赞赏声中。 所以,我也从小养成了争强...
知耻,是认真修行的开始 学佛修行

知耻,是认真修行的开始

虽然名为佛弟子,我们受了三皈五戒,出家还受了三坛大戒,对于佛陀的教诲有没有真正去体会,有没有认真去修行?难!少之又少,太少了。心里面很想做,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随顺烦恼习气,原因在此地;无始劫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