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得智:53.跌伤佛子无畏三藏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五章放生得智】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53.跌伤佛子无畏三藏

无畏三藏,饮食不净,言行粗鲁,而心地甚光明。律师爱其人,而惜其行不洁,令宿门外。律师半夜扪虱投地下,无畏门外大呼曰:跌杀佛子。师大惊,呼入,无畏曰:凡百含灵皆是佛子,皆具佛性,虽微至蠓虱,皆有声闻。凡夫痴暗,不能听睹,任意灭杀。殊不知彼之冤楚号呼,诸佛听之已宏,若雷霆矣。所以生杀之报亦与龙象无异。凡人物有大小痴慧之别,诸佛菩萨则大小同观,慈悲无二。令师所投之虱,已跌损左边第三足,大声冤痛,唯我闻之耳,众僧不信,举烛照之,果见此虱左边损折第三足,相视骇然。自后互相戒谕,不杀蚁虱。观此知大彻大悟,尤重好生。

【白话文】

53.虱如佛子的无畏三藏

有个修行人名叫无畏三藏,他平日虽然饮食不净、言行粗俗,但是心地却十分光明。因此他的师父很疼爱他,只可惜他的行为不洁净,因此命他睡在门外。

某日夜里,他的师父抓了一只虱子丢在地上,无畏便在门外大喊:「跌杀佛子啊!」师父听了很惊讶,便叫他进来问。无畏回答:「凡是生物皆为佛子,皆具佛性,就算是微小的虫子,也有生命,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都有声音。我们凡夫愚昧,由于无法辨认而任意残害。殊不知他们在喊救命时,诸佛菩萨都听得很清楚,而且很不高兴呢!因此这样杀生的果报和残害佛门龙象无异啊!我们对各种生物有聪明或愚痴的分别,但在诸佛菩萨眼中是一律平等的,对他们的慈悲心也是一样的。刚才您所丢的那只虱子,已经摔断了左边第三只脚而痛得大声地呼喊,却只有我听到而已。」大家听了都不相信,便拿烛火来,仔细一看,果然看见虱子左边的第三只脚已经折损了,因此都惊讶得面面相觑!从此以后,僧人们都互相告诫千万不可杀害小虫。由此可知,想要修行证悟,对万物的慈悲心是很重要的。

 
宣化上人:过去的人面疮 戒杀放生

宣化上人:过去的人面疮

冤冤相报,何时能了结?除非戒杀,否则将永无宁日。 在唐懿宗时,有位国师,名叫悟达禅师。他在长安居安寺讲经时,懿宗皇帝亲临法席,特赐沉水檀香的宝座。这时,他生起骄傲心,认为自己是高僧,不可一世。岂料妄想...
如何以放生的方式,实现心愿? 戒杀放生

如何以放生的方式,实现心愿?

放生是一件非常殊胜的善举,自古以来赞叹放生和倡导放生的大德不胜枚举,他们的共同赞叹就是对放生功德的最好诠释。 我经常转载有关放生护生的感应事迹给大家看,也有我身边发生的殊胜感应记录,这几年的放生,有一...
放生是转移命运浩劫的大运动 戒杀放生

放生是转移命运浩劫的大运动

生为一切物命之所爱,死为一切物命之所悲。 当遵慈仁,普惠恩及群生,视天下群生身命,若己身命。《佛灭度后棺歛葬送经》 诸馀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无缘慈,...
《安士全书》节选01:梦觉戒杀 戒杀放生

《安士全书》节选01:梦觉戒杀

恭摘自《安士全书白话解》 梦觉戒杀(出《梦觉篇》) 交河人孟兆祥,万历壬子科举考试顺利通过。忽得脾疾,梦见自己到了阴府。冥王对他说:“你前程远大,可惜杀生过多,减损寿命。如果你现在开始戒杀放生,刻梦中...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