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之善,不扬人之恶

《弟子规》上有,「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外头人有没有善恶?没有,善恶是你自己起心动念,你自己不起心不动念,外面境界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对立,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真正修行人看到别人善,立刻就知道要向他学习;看到别人不善,绝对不会去宣扬,一定是自己回过头来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在境缘里面随缘,样样都欢喜。逆境欢喜,逆境帮助我、考验我我还有没有瞋恚,所以贪瞋痴要断。这三毒烦恼就在境缘上断,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顺境没有贪爱,贪断掉了、痴断掉了;逆境里面没有瞋恚,瞋断掉了、痴也断掉了,不都是好环境吗?哪有不好环境?所以修行人没有不好的地方,如果你还有选择,你就有分别、就有执着,错了!

我们修行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现实社会里头有顺有逆、有善有恶,统统是增上缘,统统是诸佛菩萨化现,统统是善知识,我们成就了。你们如果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你才真正能看得懂,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你才会懂得。清净心在境界里头磨炼出来,平等心也不例外,稍稍有一点高下心,我不错,你们不如我,这就不平了。

说实在的话,不平当然你就不会清净,真正清净,心平了。不但是对善人、恶人,对畜生、对饿鬼、对地狱都平等。平等要从什么地方着眼?要从法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如果从佛性上着眼,平等心就不难了,性是平等的。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是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教我学善,恶人教我反省、教我改过,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他心目当中是平等的,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对待,平等的奉事,这个人善学,这个人将来能成就,他能开悟,他能证果,会学!

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见到别人的过失,正是自己的过失。为什么别人没有过失?因为一切万法,「观法如化」,是梦幻泡影,哪来的过失?所以这个心能够在境界上不动,如如不动,没有分别执着,从来不起心动念,他心永远是清净的。

我们中国俗话也常说「口为祸福之门」,常讲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西方确指》里面教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少说话的人有福,多说话的人,这个修行总不如少说话的人功力的坚强,心地清净,从这些地方都能够观察得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佛从哪里学起?少说话。废话当然不能说,正经的话也少说,就是长话短说,要学精简,这桩事情人家说十句才说得清楚,我两句就说清楚,这就高明了。省言语,多念佛这个很重要。

咱们贪瞋痴就是在日常生活、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修,把贪瞋痴修掉。贪瞋痴没有了,另外一个东西出现了,戒定慧出现。戒定慧是性德,就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如来智慧德相」,戒定是德相,慧是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你把贪瞋痴磨掉,统统都是在境界里头修掉的,离开境界到哪里修?所以在这个世间样样放得下。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是非人我。

常常说这个不对,说那个不对,你心不清净,口造业。你毁谤那个人,那个人有没有受到害处?那得要看对方的功夫,如果他是个明白人,于他丝毫损失都没有。不但他没有损失,对他还有好处,什么好处?成就他忍辱波罗蜜,你要晓得一个成就一切成就,六波罗蜜都成就了。但是自己呢?自己说人家那个一定要背因果责任,你造的恶业,你肯定要受报,没有法子避免的。果报真的叫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受的。

说人过,《弟子规》上讲「即是恶」,这不是善事。「道人善,即是善」,你称讚别人,说人家的好事,这个好。所谓是隐恶扬善,这可以能够改善社会风气。人家造作的不善,我们可以包容;人家做的小善,我们来讚叹。常常处在这个环境里面,他良心会发现,你看我做多少坏事,人家都不讲我,做一点点好事就称讚我,良心发现,他就会改恶向善,这就是度了一个人回头。度别人回头先度自己,自己从今之后不再说人过失。

 
想戒掉邪婬的人们注意了 学佛修行

想戒掉邪婬的人们注意了

佛在《长阿含经》里说到:“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 据此来说鬼是很多很多的,而且就生活在我们之中,只是我们肉眼凡胎,视而不...
学佛就是学做人 学佛修行

学佛就是学做人

我们要学佛,要学做一个好人,首先要肯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儒家大德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以这个为基础,来修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又告诉我们心量要大,量大福大,心同...
课诵时用真心,生活中用妄心,行吗? 学佛修行

课诵时用真心,生活中用妄心,行吗?

古德有言,「会说不如会听」,说的人没开悟,听的人明心见性,这种例子自古至今很多很多。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都是因为用心不同。说的人如果烦恼习气没断,他不能开悟;听的人心地真诚清净,往往一听一见,他就悟入...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忍耐 学佛修行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忍耐

星云法师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能人也。” 一九五四年,我二十七岁,开始撰写佛陀传记,在《佛遗教经》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时,心中感触甚深,...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