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读诵 为人演说

佛对于一切众生示现清净不染,现身说法。他常常教导我们,学习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话佛在经论上不晓得讲了多少千遍万遍。我们对经文记不住,这句话能记住,为什么?遍数太多了。学佛怎么学?就是这样学法。修行怎么修?也就是这个修法。

「受」是接受,佛在经上讲这些道理我接受,方法我接受,境界我接受,依教奉行。「持」是保持不失,我真照这样做。这就是我常常讲的,我们起心动念一切心行要随顺经典的教诲,那就叫受持。「读诵」,天天要读经。「为人演说」,演说是落实,我把我所学到的,我统统做到,我都能够圆满做到。

章嘉大师教给我们,学,认真去学。从哪里学?从读经。因为佛不在世了,佛不在世,三宝里头法第一,依法不依人。我们天天读经,经读熟,标准就建立了,我起心动念跟经上讲的相不相应?不要说别的,就是十善业道,我起心动念有没有贪瞋痴?我开口说话有没有犯这四种过失,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我身体造作有没有犯杀盗婬?

「读诵大乘」,就是每天亲近佛菩萨,读经就是听佛菩萨教诲,对于佛菩萨的教训我们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所以读诵不是我这部经念一遍就算了,没有用处的。念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提醒我们这一天修觉正净,是这个意思。晚课是在佛菩萨面前反省,我再念一遍,佛菩萨的教训今天我有没有做到?所以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认真的反省,这功德就很大了。

古人教给我们的,念经要消归自性,那就灵了,就有用了。经典是诸佛菩萨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我们今天藉佛菩萨的真言,把自己的真如本性也把它念出来,那就有用了,这叫消归自性。如其不然,你做不到,做不到就不得已而求其次,次等的功夫。次等的功夫是什么?是随文作观,细心的体会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这些教训,认真的反省。

佛所讲的善行我有没有做到?佛所讲的这些恶业我有没有,有没有去犯?没有做的善行努力去做,已经造的恶业赶紧悔改,这样念经才有用处。经念一遍,就是像镜子一样照一次,把我们自己身心里面的污染、恶业把它照出来,这样念经才有用处。

知道自己的过失叫觉悟了。把自己过失改过来叫真修,每天反省,每天觉察,天天能够找出自己的过失、毛病,你天天在觉悟。积小悟就变成大悟,积大悟就变成大彻大悟,佛家经典里面讲开悟,是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不要把这些名词术语错解了。每天做晚课,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反省,天天知过,天天有过可改,这个人是菩萨,儒家讲这人是圣贤,这人不是凡夫。凡夫不知道自己有过,凡夫永远不会改过,所以凡夫永远在六道搞轮迴。

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经典里面的教诲,我懂得多少?是不是真懂得?我做到了多少?每天能够认真的反省检点、改过自新,这样才有救;救自己,才能真正帮助苦难众生。

所以修行人天天有悟处,天天发现自己毛病在哪里,把毛病改正过来叫真修行。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这是真修,真修哪有不得实利的道理?真实的利益你一定得到。真实的利益就是智慧长、烦恼轻,智慧年年增长、月月增长,烦恼年年减轻、月月减轻,你当然有成就。

 
三日不读书,面目全非 学佛修行

三日不读书,面目全非

古时候的读书人常说,「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这个话什么意思?三天不读圣贤书,不接受圣贤人的教诲,烦恼习气都现行,就面目全非,退转了。我们学佛又何尝不如此?三天不读经,三天不听经,我们的烦恼习气决...
学佛修行 积善转报 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积善转报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中有一摊是杀猪卖肉的,这位屠夫每天在市场卖猪肉,看到许多人进入寺内,出来的时候都是满面笑容,觉得很奇怪。 有一天,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跟随众人进入寺...
宣化上人:一个佛教徒之本分 学佛修行

宣化上人:一个佛教徒之本分

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养,起大庙、摆排场的出家人,在 家的 居士名为佛弟子实则贪名好利,这简直是...
先把执着放下 学佛修行

先把执着放下

恒顺众生,自己没有意见,什么都好,欢欢喜喜,与一切众生结欢喜缘。欢欢喜喜,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叫妙用。有我的意见、有我的看法就不妙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