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与凡夫的差别

能够学习佛菩萨舍弃自己的妄想,舍弃自己的分别执着,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布施供养,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这样的人才会觉悟,这样的人才会开智慧。要晓得智慧跟烦恼是一桩事情,迷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没有放下自私自利的时候,我们的智慧都变成烦恼。假如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私自利,我们无量无边的烦恼,一下就转变成无量无边的智慧。

佛经上讲「烦恼就是菩提」,菩提是智慧,「生死就是涅槃」,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你怎么个转法,我们现在懂得了。佛菩萨何以有智慧?佛菩萨没有自己,只有众生,念念为一切众生,这种人就叫他做佛,叫他做菩萨;念念没有忘掉自己的利益,这种人就叫凡夫,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

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每天忙着度众生,诸佛菩萨只有这一桩事情,为度众生。度是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帮助众生。所以佛菩萨不为自己,佛菩萨没有自己,众生就是自己,帮助众生才是真正帮助自己。所以凡夫不能作菩萨、不能成佛,什么原因?起心动念为自己,坚固的执着自己。这个坚固执着,就是轮回的根,他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就是念念为自己,这个念头错了。

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执着来的,妄想分别执着,你这种坚固的执着不能破,所以六道不能出去。哪一天把执着放下了,世出世间法再也不执着,轮回就没有了。所以起心动念为自己,你就脱离不了轮回,这就叫轮回心。

由此可知,爱护别人是真正爱护自己。爱护自己,不爱护别人,真正害了自己。这个道理不深,多少人迷惑,多少人都不懂。诸佛菩萨没有自己,只有众生,诸佛菩萨有没有得到利益?得大利益;什么大利益?没有人不尊敬佛菩萨,这是大利益。佛菩萨只爱众生,完全没有自己,所以一切众生都尊敬佛菩萨、敬爱佛菩萨,这不是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吗?这都讲得很浅显。往深的地方讲,往真的地方讲,佛说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个理太深了,一般人很难体会。

我们今天要把念头改过来,一切众生是自己,起心动念要为一切众生的利益去着想。什么是真实利益?破迷开悟是真实利益,其他都不是真实利益。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行行要为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念头一转,把轮回心转成菩提心,生活行持当中都要给众生做榜样、做模范。

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四十八愿,我们的心愿完全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跟我们是同心同愿,那怎么能不往生?决定往生。念念要度一切众生,菩萨不能为自己;念念要为自身着想,念念为自己家庭着想,你决定不能超越轮回,为什么?这是造轮迴事,你怎么能出轮迴?要想出轮回,那个心量要放大,念念念佛法,念念念众生,就与佛菩萨的心愿相应。这是发大心。

学佛了,第一个好处,你要把业报身转变成愿力身,如果不能在这个地方转变过来,我们佛就叫白学了。转成愿力身就是乘愿再来,我这业报身就报了了,而今而后,我这个身是愿力来的,就跟释迦牟尼佛乘大悲愿力。这是讲我们学佛现前得到的好处,现前得到的利益。大悲是对一切众生,从前业报身念念为自己,事事都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为个人、为家庭,这是业报。

从今之后我们明白了,我们起心动念念念为一切众生,再不为自己,为众生。念念为佛法,怎么叫为佛法?我们了解,佛法是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如何将佛教育在这个世间推广,在这个世间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佛教育,都有机缘接受佛教育、修学佛教育,这就是把业力转变成愿力。

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读书为众生,工作为众生,样样都是为众生服务,为众生造福。这就是觉悟的人,这就是「近于觉意」。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这就是「深起种种善根因缘」;念念为自己,那就是造作一切恶业的根源,差别在此地。我们如何把念头转过来,为众生,为社会,不要为自己,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所有不善的念头,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学佛修行

所有不善的念头,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 心像一条流动的河,无数的念头的刹那生灭,相续不断;前一个念头刚过去,下一个念头又生起。 起什么念头就对我们的生活、生命是有影响的,它会制造出“产品”。 ...
不能有一丝毫伤害别人的心 学佛修行

不能有一丝毫伤害别人的心

在现实环境当中,有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甚至陷害我们,我们要能忍受,决定不可以有报复的念头。为什么?如果有报复的念头,将来的果报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报复的时候往往报复过头,过头怎么样?过头又结上新...
学佛修行 破除邪见 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破除邪见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天...
读经,要深解义趣 学佛修行

读经,要深解义趣

读经非常重要,难怪世尊在经典里面,不但教我们要读经,还要教我们「深解义趣」。对于经典讲的这些道理,要深深去理解,你解得愈深、解得愈广,你运用就愈自在。一定要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